一、按制取和來源分類
按制取和來源分類,可分為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兩大類。其中天然橡膠的消耗量占到1/3,合成橡膠的消耗量占到2/3。
二、按橡膠外觀的表征分類
根據橡膠外觀的表征,可分為固體橡膠(或稱干膠)、乳狀橡膠(檢查膠乳)、液體橡膠和粉末橡膠。其中固體橡膠的產量占70%~80%。
三、按化學結構分類
根據橡膠分子鏈上有無雙鍵,可分為不飽和橡膠和飽和橡膠。不飽和型就有二烯類和非二烯類的硫化型橡膠,飽和橡膠有非硫化型和其他彈性體。飽和橡膠又可分為主鏈含有亞甲基的橡膠(乙丙橡膠、氯化聚乙烯橡膠、氯磺化聚乙烯橡膠、丙烯酸酯橡膠以及氟橡膠)、主鏈含硫的橡膠(聚硫橡膠)、主鏈含氧的橡膠(氯醚橡膠)、主鏈含硅的橡膠(硅橡膠)以及主鏈含碳、氧、氮的橡膠(聚氨酯橡膠)等。
不飽和橡膠主要包括天然橡膠、丁苯橡膠、丁二烯橡膠、異戊二烯橡膠、氯丁橡膠、丁腈橡膠、丁基橡膠等合成橡膠。除天然橡膠外,其余橡膠均可與亞甲基橡膠進行化學改性,如羧基化、氯化、氯磺化等。
大多數不飽和橡膠經氫化處理可變為飽和型橡膠。
四、按應用范圍及用途分類
除天然橡膠外,合成橡膠可分為通用橡膠和特種橡膠。通用橡膠指主要用于產生輪胎等大宗產品的原料橡膠,特種橡膠是指主要用于生產特征性能橡膠制品的原料橡膠。
天然橡膠為最典型的通用橡膠,也有經過改性后的特種橡膠;通用合成橡膠有部分天然橡膠的通用性,也有專門橡膠的性能。
五、按聚合用主要單體性質分類
合成橡膠可根據聚合用主要單體性質分為兩類。
1.烴類橡膠。烴類橡膠包括二烯烴橡膠和烯烴橡膠。二烯烴橡膠包括丁二烯橡膠、異戊二烯橡膠、丁苯橡膠、丁腈橡膠、氯丁橡膠等;烯烴類橡膠包括異丙橡膠、丁基橡膠、氯化聚乙烯橡膠等。
2.含有雜原子或官能團的橡膠。包括硅橡膠、氟橡膠、聚氨酯橡膠、聚硫橡膠、聚醚橡膠、丙烯酸酯橡膠、羧基橡膠等。
六、按照橡膠填充材料的種類分類
根據橡膠中填充材料的不同,通用橡膠可以分為充油橡膠、充碳橡膠以及充油碳橡膠。充油量以12.5份為基數,可分為25份、37.5份和50份。
七、按聚合條件分類
根據聚合條件的不同,聚合反應可分為本體聚合、懸浮聚合、乳液聚合以及溶液聚合四種。乳液聚合又分為冷聚和熱聚,溶液聚合則分為陰離子聚合(大多數為定向聚合,可合成有規立構橡膠)和陽離子聚合。
乳液聚合一般得到的是無規則橡膠,主要代表為丁苯橡膠和氯丁橡膠,微觀上表現為順式-1,4位、反式-1,2位、反式-3,4位結合的混合型。
八、按橡膠功能分類
根據橡膠自補性的不同,可分為自補性強、自補性弱兩類橡膠。自補性強的橡膠又稱為結晶性橡膠(如天然橡膠、氯丁橡膠),自補性弱的橡膠則可分為未結晶性橡膠(如丁基橡膠)和非結晶性橡膠(如丁苯橡膠)。
根據橡膠分子中是否含有極性基團,則可分為極性橡膠(耐油橡膠)和非極性橡膠(不耐油橡膠)。
九、按橡膠的工藝加工特點分類
根據門尼粘度高低的不同,橡膠可分為標準門尼黏度(40~50)、低門尼黏度(30~40)、高門尼黏度(70~80)和特高門尼黏度(80~90)以及超高門尼粘度(100以上)橡膠。
門尼黏度越高,混合加工的難度越大,物理性能則提高。低門尼黏度的橡膠一般用于海綿以及其他橡膠的并用改性,高門尼黏度橡膠主要用來制造膠黏劑,還可以進行高填充以便降低成本。
根據穩定劑的種類,合成橡膠還可以分為非污染型(NST)、污染型(ST)以及無污染型(無穩定劑)(NIL)。
十、按共混并用材料分類
橡膠的共混性主要有高苯乙烯(HS)、聚氯乙烯(PVC)、聚乙烯(PE)、聚丙烯(PP)以及乙烯醋酸乙烯(EVA)等。根據共混比例的不同,可分為熱硫化性彈性體和熱塑性彈性體。其中熱塑性彈性體可以采用塑料成型機械加工而不需要硫化,能夠取代傳統橡膠制造溫度要求不高的橡膠制品。
十一、根據交聯性質分類
由橡膠最終交聯的性質不同,可以分為硫磺硫化、無硫(有機硫化物)硫化、過氧化物交聯、金屬氧化物交聯以及樹脂交聯等。硫化和交聯形式對橡膠的耐熱、耐壓縮變形、耐老化等性能有較大的影響。
十二、按耐熱及耐油性等功能分類
可分為普通橡膠、耐熱橡膠、耐油橡膠、耐熱耐油橡膠以及耐天候老化橡膠、耐特種化學介質橡膠等;
十三、按橡膠軟硬程度分類
分為一般橡膠、硬橡膠、半硬質橡膠、硬質膠、微孔膠、海綿膠、泡沫膠等。
此外,所有橡膠及彈性體在橡膠工業上都叫新橡膠,而由廢舊橡膠“脫硫”制造的再生橡膠稱作再生膠。廢橡膠經常溫、冷卻或濕磨法粉碎至40~325目的微細顆粒叫做硫化膠粉。再生膠和硫化膠仍具有橡膠的屬性,可作為降低成本以及改善工藝性能的原料摻混用到橡膠中。